6月8日晚,新编小剧场昆剧《奉对帖》亮相第四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,带领观众穿越时空,来到东晋都城建康,走进秦淮河畔乌衣巷王家,见证这幅千古名帖的诞生。

书法宗“二王”,即书圣王羲之、王献之父子。《奉对帖》是王献之写给前妻郗氏的一纸手札、一封痛彻肺腑的情书,字迹流传至今一千六百余年。那么,究竟是怎样的一段情,怎样的一份负疚,让比肩书圣乃父、顶尖名士风流的王献之写下流传千古的《奉对帖》,直呼“当复何由日夕见姐耶!俯仰悲咽,实无已无已,唯当绝气耳!”其声痛彻肺腑!刻骨铭心的痛,让他至死不忘,临终忏悔:平生过失“不觉有余事,唯忆与郗家离婚。”对此,主创团队表示,这便是该剧诞生的初衷。

据介绍,新编小剧场昆剧《奉对帖》由朱文良编剧,胡翰驰导演,胡锦芳担任艺术指导,江苏省昆剧院小生名家钱振荣、旦角名家龚隐雷联袂主演。全剧以王献之书法作品奉对贴为线索和引子,讲述了王献之与前妻郗道茂和现任妻子新安公主的情感纠葛。公主因恋慕王献之而恳求皇帝下圣旨令其休妻再娶自己,婚后,王献之虽感公主之关爱体贴却始终对前妻心存惦念和愧疚,并将这份初情深藏心底,在得知前妻每况愈下时他极度伤心,随即写下书信表达对郗道茂深深的思念之情,这封信就是奉对帖。


【资料图】

“展开奉对帖仔细观赏,你会发现字里行间流淌着情感,能感受到这是王献之满怀深情写下的文字。这其实和昆曲声腔一样,每一字每一腔都传递出人物的感情,这就是共性。人心和感情是不会过时的,这部戏也因此有了和时代共通的地方。”导演胡翰驰说。

在剧中,钱振荣饰演王献之,他表示:“我在思考人物的时候,不是从情感需要的角度,而更多考虑的是真实的人是什么样的,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。只有一个人是真实的,有血有肉的,他才是可信的。如果王献之可以抛开所有的顾虑,忠诚于自己内心的感情的话,他可能就跟郗道茂殉情了,也不会再有后来的故事。但事实是没有,既然没有,那后面的生活一定是有真实的情感作为依据的。把这些内层的东西挖掘出来,那王献之他在舞台上,就应该是这个样子。”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龚隐雷在剧中前后分饰郗道茂与新安公主,这也是她首度挑战在一部戏中前后分饰两角。故事中,郗道茂与新安公主都与一个男人纠葛深重,她们相较甚远的身份性格、情感思想,是角色创作的重点表达。龚隐雷说:“在对两个角色的塑造上,我采用了正旦与闺门旦不同的表演方式、声音塑造,在唱腔上做了重点处理,使得表演呈现在悲喜之间切换游走。”

《奉对帖》在唱腔、音乐方面,通过古朴、传统的音乐手段将人物内心情感的节奏放大、延展,外化成舞台表演节奏,作新如旧凸显昆曲传统的美学精神。而在舞台设计上,则选用一些新颖的、非常规的手法,比如大斜线调度和具有意象化的道具,运用当代舞台手法贴合戏剧走向和人物情感发展,兼具传统审美和实验探索。

有观众评价,昆剧《奉对帖》将千古名帖背后的感人故事用昆曲方式展现在舞台,这不仅是中国书法和昆曲的一次灵魂碰撞。更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次深度研学。
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/文

图片摄影:李鹏

上观号作者:交汇点


关键词: